台州市:奏响文旅融合“协奏曲” 绘就美丽城镇新画卷 |
||||
|
||||
近年来,台州市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天然禀赋,深入挖掘文旅富矿,通过盘活资源、数智赋能、全民参与等方式,打造台州文旅的品牌效应,建设颜值与品质兼具、气质与内涵相衬的美丽城镇,不断取得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新成果。 一、宜居宜业,文旅产业凸显特色化。一是当地资源“活起来”。挖掘资源禀赋,用活特色资源,以“绣花”功夫完善城镇功能,打造更宜居、更舒适的美丽城镇。例如温岭市深入引导石屋古民居开发和保护,将闲置石屋、闲置民居等资源盘活成可观赏、可体验的文旅新空间。玉环市鸡山乡串联起鸡山特色海味集中晒制综合体、望·福里民宿等多个点位,为旅游观光提供服务,并盘活北山村的闲置农房,为鸡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带来蝶变。二是乡村旅游“热起来”。挖掘传统工艺、民俗风情、非遗文化等资源,实现业态联动、强村富民。黄岩区平田乡深度整合桐树坑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出精品红色线路,桐树坑旅游接待中心、黄毛山“和合会客厅”等文旅融合发展网红IP纷纷涌现,今年更是成为央视跨年晚会的取景地之一。经过文化挖掘、空间塑造、业态升级,推出重温红路的革命生活体验游,每年累计接待150多个团队。临海市尤溪镇培育了江南大峡谷旅游、春谷旅游等本土旅游公司4家,引进下涨森林氧吧、竹家山山居生活等民宿农家乐22家,已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经济收入增幅连续3年保持在20%以上,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红利,走上文旅共富道路。三是文旅业态“富起来”。瞄准文旅业态,打造文旅消费经济的活力,推动实体经济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椒江区前所街道通过实施凤凰山景观项目、台绣等文化遗产,融入红色旅游、海防文化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激活强村富民动力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700万元。仙居县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延长神仙居消费产业链,涉及文创产品200多种,开发无骨花灯、杨梅酥等特色伴手礼20多件。 二、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加速智能化。一是开发线上导览系统。玉环市鸡山乡依托数字海岛建设,组建文旅产业数字化赋能专班,开发上线鸡山岛全域旅游专属的“智慧导览”系统,全岛地图导览、特色线路、活动资讯等内容在“鸡山旅游”小程序上一目了然,跟着“智慧导览”系统打卡鸡山岛的特色景点。温岭市数字化打造智慧景区,投入1700多万元对长屿硐天、曙光金沙湾等重点景区开展智慧旅游项目改造,覆盖预订检票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应用场景,景区数字化运营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二是创新文化传播矩阵。三门县亭旁镇邀请文艺专家制作具有地域特色的党史剧目和乡土教材,推动红色文化艺术化、文字化、影像化,投资1200万元拍摄为亭旁起义量身打造的电影《碧血黎明》、话剧《赤子》,编制《厚土亭旁》《包定诗集》等乡土教材。临海市永丰镇融合红枫、竹林等特色文旅资源,深化“云上销售、产业推介、技术指导”服务,发展“电商+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组织和订单式生产模式,打造以有机果蔬、特色种养等为重点的“直播+”产业链条,推介秋梨膏等农副产品10余种。 三、群“雁”引领,文旅产业主体多元化。一是村组主导。椒江区章安街道通过申报项目、自筹资金、战略合作等形式,借助广大青年团体,举办了乡村旅游文化节、稻田青年文艺节、荷花节等活动,谢张村、双洋村、太平山都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网红村和网红打卡点。天台县制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绿色旅游、红色体验等主导产业。如道士岩村立足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去年接待游客近3000人,并带动白酒、笋干、番薯面等土特产盈利4万余元。二是企业帮扶。天台县成立全县首个文旅产业共富联盟,40余家文旅企业加入,文旅产业链不断延伸,持续探索发展避暑经济、冰雪经济,谋划文旅新业态,提升文旅内涵品质。黄岩区上垟乡以飞翔运动为引擎,打造集研学实践、森林康养、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文旅融合小镇,目前该项目由强村公司进行前期运营准备,将之打造成市区最美丽的露营基地和红衫林摄影创作基地。三是群众参与。临海市括苍镇发挥应凤娟、徐利国、许丽娇等省市文化能人示范引领作用,打造非遗体验周、非遗云课堂、国风创意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彰显当地人文魅力、文旅产业。三门县横渡镇深推行“党建引领、乡雁回归”服务,成功吸引20多位乡贤回乡创业投资,现已成立3家旅游开发公司,投资2.2亿元打造情人谷、水坊街、双尖山等旅游项目。 (台州市美丽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