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地方水利
        余姚:数字赋能 “智治”水患 加快建设“数字防洪堤”
        发布日期:2023-02-09 20:21 浏览次数:

        【本站2月9日讯】近日,省水利厅发布《2022 年度水利争先创优优秀案例名单》,余姚市防洪调度决策支撑系统入选优秀案例。余姚市水利局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总体要求,以姚江流域为单元,夯实数据底板,优化算法模型,积极探索数字孪生姚江防洪“四预”功能实现路径。通过余姚市防洪调度决策支撑系统,余姚市有效解决因特殊地形所造成洪涝灾害频繁和防洪调度决策难的问题,提升了余姚市内及边界防洪减灾能力。

        一是创新模式优共享。在数字化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把准防汛防台的实际需求,结合姚江流域治水经验,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融合归集各类业务监测数据、空间数据以及应急管理、资规、气象等部门数据,构建具备余姚地方特色的业务预报模型体系和数字孪生流域模型体系。对接浙里“九龙联动治水”应用,聚焦用户体系贯通、数据贯通、业务贯通和大脑能力贯通等整体贯通,充分总结、提炼共享服务接口、算法、共性模块、模型、知识库等内容,打造在“浙水安全”“流域防洪”方面可供全省复制推广的业务通用智能模块,实现共建、共创、共享。

        二是技术赋能重实战。汛期系统不断迭代优化模型参数,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提升模型的精度和预见期,在“轩岚诺”“梅花”台风实战检验中,系统滚动展示气象、雨情、水情、河清、工情变化趋势,生成重点工程调度方案和断面站点预警清单,实现风险提前发现、预警提前发布、方案提前制定、措施提前实施,进一步推动“四预”功能从无到有、从可用到好用的转变。“梅花”台风期间,在系统的支撑下,提前9个小时进行预报预警,为调度和沿线乡镇应急转移提供决策依据,避免了下姚江堤防的漫堤风险,减少下姚江4个乡镇约4.5万人的人口异地转移,避免包括河姆渡遗址在内的重要保护对象受淹。

        三是工作专班抓落实。为全员化、全面化推动项目提速增效,余姚市水利局组建“余姚市防洪调度决策支撑系统建设项目”工作专班,成立建设项目管理组,统筹推进应用建设工作,实行专班运作、项目作战机制,建立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权威高效的专班体系。多次召开沟通会和推进会,在制定系统迭代优化节点任务,实现责任台账倒排工期,合理规划项目资金安排,落实网络安全建设体系等方面都落实强效机制保障。提炼总结业务建设、工作机制等成效经验,助力省、市、地方不同层级防汛调度综合治理发展。


        信息来源:余姚市水利局

        余姚:数字赋能 “智治”水患 加快建设“数字防洪堤”
        • 日期:2023-02-09 20:21
        • 来源: 余姚市水利局
        • 浏览次数:

        【本站2月9日讯】近日,省水利厅发布《2022 年度水利争先创优优秀案例名单》,余姚市防洪调度决策支撑系统入选优秀案例。余姚市水利局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总体要求,以姚江流域为单元,夯实数据底板,优化算法模型,积极探索数字孪生姚江防洪“四预”功能实现路径。通过余姚市防洪调度决策支撑系统,余姚市有效解决因特殊地形所造成洪涝灾害频繁和防洪调度决策难的问题,提升了余姚市内及边界防洪减灾能力。

        一是创新模式优共享。在数字化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把准防汛防台的实际需求,结合姚江流域治水经验,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融合归集各类业务监测数据、空间数据以及应急管理、资规、气象等部门数据,构建具备余姚地方特色的业务预报模型体系和数字孪生流域模型体系。对接浙里“九龙联动治水”应用,聚焦用户体系贯通、数据贯通、业务贯通和大脑能力贯通等整体贯通,充分总结、提炼共享服务接口、算法、共性模块、模型、知识库等内容,打造在“浙水安全”“流域防洪”方面可供全省复制推广的业务通用智能模块,实现共建、共创、共享。

        二是技术赋能重实战。汛期系统不断迭代优化模型参数,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提升模型的精度和预见期,在“轩岚诺”“梅花”台风实战检验中,系统滚动展示气象、雨情、水情、河清、工情变化趋势,生成重点工程调度方案和断面站点预警清单,实现风险提前发现、预警提前发布、方案提前制定、措施提前实施,进一步推动“四预”功能从无到有、从可用到好用的转变。“梅花”台风期间,在系统的支撑下,提前9个小时进行预报预警,为调度和沿线乡镇应急转移提供决策依据,避免了下姚江堤防的漫堤风险,减少下姚江4个乡镇约4.5万人的人口异地转移,避免包括河姆渡遗址在内的重要保护对象受淹。

        三是工作专班抓落实。为全员化、全面化推动项目提速增效,余姚市水利局组建“余姚市防洪调度决策支撑系统建设项目”工作专班,成立建设项目管理组,统筹推进应用建设工作,实行专班运作、项目作战机制,建立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权威高效的专班体系。多次召开沟通会和推进会,在制定系统迭代优化节点任务,实现责任台账倒排工期,合理规划项目资金安排,落实网络安全建设体系等方面都落实强效机制保障。提炼总结业务建设、工作机制等成效经验,助力省、市、地方不同层级防汛调度综合治理发展。

        打印 关闭